“飯”其實是注汽鍋爐給油井注入的蒸汽。今年,勝利油田魯勝公司一改一臺鍋爐給一口井注汽的做法,用兩臺鍋爐給濱306-更8井注汽,讓油井“吃的快”,減少熱損失,收到了降本增效。
在油田稠油注汽開發中,比較多見的是一臺鍋爐對應一口井注汽。油價降低后,注汽工作量減少,魯勝公司不少注汽鍋爐閑置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該公司打破常規認識,采用雙鍋爐注汽,降低注汽成本,不僅鍋爐有效動用,而且實現油井增效。
魯勝公司科研所主管師郝愛剛告訴記者,看似兩臺鍋爐注汽成本會增加,其實不然。
雙鍋爐注汽的特點是注汽速度提高,由單鍋爐的7至9噸/小時提高到14至16噸/小時。蒸汽在井筒中向下運移速度加快,注汽熱損失減少,到達井底的溫度自然高。單鍋爐注汽與雙鍋爐注汽相比,到達井底的蒸汽溫度相差200攝氏度,“單鍋爐注汽時,井底蒸汽僅100攝氏度,改雙鍋爐注汽后,則達到300度。”郝愛剛說。
效益點,在這200度的溫差。在油井底部,高溫蒸汽覆蓋油藏面更廣。以前,魯勝公司都是靠加入大量的氮氣和起泡劑,擴大低溫蒸汽的波及面。溫度上升后,單井便可節約氮氣用量4萬立 200攝氏度溫差帶來的開發效益也是顯而易見。郝愛剛解釋說,油井底部的黏土礦物遇到蒸汽冷卻水后膨脹,堵塞原油流動通道,影響開發效果,“這是低溫蒸汽的弊端之一。”他們曾研究發現,如果蒸汽溫度達到300攝氏度,則可有效解決類似問題。
原油的流通渠道暢通了,單井產量增加水到渠成。據測算,雙鍋爐注汽預計單井周期增油同比可增加150噸左右。今年,魯勝公司對雙鍋爐注汽工藝進行推廣應用,截至目前已實施2井次,并取得顯著的增油效果。其中濱509-平7井實施雙鍋爐注汽后,已累計增油743噸方米,節約起泡劑3噸,優化節約費用10萬元。